
在國際運輸與電商出貨中,貨物「體積」往往比重量更能影響運費高低。許多賣家在第一次報價時,常被「材積費」這個名詞搞得一頭霧水,其實它指的就是以 CBM(立方公尺)為基準的計算方式。了解 CBM 不只是為了報價準確,更能幫助你在包裝設計、出貨規劃時節省成本。今天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,帶你一步步掌握 CBM 的概念、CBM計算方法、常見錯誤與實際範例,讓你在面對任何貨運報價時,都能清楚知道數字從哪裡來,也知道該怎麼讓自己的運費更划算。
在進出口、倉儲與電商物流中,CBM(Cubic Meter,立方公尺) 是最常被使用的體積單位,它代表一件貨物在空間中所佔的體積大小,簡單來說,就是「這批貨要佔多少空間」。物流公司會根據這個體積,判斷能否裝進貨櫃、該怎麼排櫃,以及最重要的—運費要怎麼算。
CBM 的定義與單位說明
CBM 的換算方式其實非常直覺:長 × 寬 × 高(以公尺為單位)即為立方公尺,若使用公分計算,只要再除以 1,000,000,就能轉換成 CBM。
例如一箱貨尺寸為 100 × 50 × 50 公分,計算方式如下:
這代表這一箱貨的體積為 0.25 立方公尺,在物流報價或貨櫃規劃中,這個數值會被拿來與其他貨物的 CBM 相加,以判斷整櫃容量是否足夠。
補充行業常用術語:
- W/M(Weight/Measure)/RT(Revenue Ton,運費噸):代表以重量或體積取其較大者作為計價依據。
- FCL(Full Container Load,整櫃)/LCL(Less than Container Load,併櫃):表示整櫃出貨或與他人共用櫃位。
- Chargeable Weight(計費重):空運與快遞中以體積或重量取大者。
- 泡貨/重貨:體積大但輕的稱泡貨,體積小但重的稱重貨。
- Minimum Charge(最低計費):各運輸方式設定的最低計價門檻。
CBM 在物流與報價中的實際用途
物流業者在報價時,通常會根據「體積」或「重量」取其較大者計費,對於密度高、重量重但體積小的商品(如金屬、機械零件),多以重量為主;而體積大但重量輕的貨物(如棉被、鞋盒、塑膠製品),則會以 CBM 為主要依據,這就是為什麼有時你會發現一箱輕貨的運費反而更高,因為它十分「佔空間」,掌握 CBM 的概念,能讓你在出貨時更精準地預估成本,也能與貨代討論更合適的包裝與運輸方式。

了解 CBM 的實際應用之後,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如何計算,不論你是自己報價、與貨代溝通,或是在平台上填寫出貨資料,正確的計算方式能幫助你預測運費、減少誤差與爭議。這邊會帶你從基礎公式、延伸到不同運輸方式的換算規則,讓你清楚知道數字背後的邏輯。
CBM 的標準計算與單位轉換
計算 CBM 的基礎公式為:
CBM(立方公尺)= 長(m) × 寬(m) × 高(m)
若以公分為單位,只要除以 1,000,000 即可:
CBM = 長(cm) × 寬(cm) × 高(cm) ÷ 1,000,000
舉例:一件貨物尺寸為 120 × 80 × 60 cm→
120 × 80 × 60 ÷ 1,000,000 = 0.576 CBM
這樣的計算方式適用於大部分紙箱、棧板、家具、器材等貨物,若是多件貨物,則將每一件的 CBM 算出後相加即可,而若是不規則物品(例如圓筒、球體),則會以「最長邊 × 最寬邊 × 最高點」來估算整體外部體積,視同長方體處理。
*提醒: 若以公分為單位計算,最後一定要 除以 1,000,000 轉為 CBM;若使用公尺,請先將尺寸轉換為公尺再相乘。
體積重與實際重量的比較
有時貨物雖然不重,但因為體積太大,物流公司會採「體積重」來計費。這是為了反映貨物在運輸工具中所佔的空間,體積重(Volumetric Weight)代表以體積換算出的「虛擬重量」,常見換算方式如下:
- 空運公式:長 × 寬 × 高(cm) ÷ 6,000 = 體積重(kg)
- 快遞/宅配:長 × 寬 × 高(cm) ÷ 5,000 = 體積重(kg)
ps:快遞/宅配體積重常見用 5,000,但依承運商與產品線不同,也可能採用 6,000、邊長總和分級或材積段距制度,實際以服務條款為準。
假設你的貨物實際重量是 20 公斤,但體積重計算出來是 35 公斤,那報價就會以 35 公斤為主,相反地,若體積重只有 15 公斤,則會以實際重量 20 公斤計價,因此,不論是電商出貨還是海外採購,懂得比較兩者的差距,是控制成本的關鍵。
不同運輸方式的費率換算與應用
每種運輸模式對 CBM 的費率不同,以下是常見參考:
掌握這些計算邏輯後,你就能快速評估哪種運輸方式最划算,若是長期出貨的企業,也能根據過往出貨數據,調整包裝比例或出貨批量,讓 CBM 維持在合理範圍內,有效降低運費支出,若你仍不確定該如何計算,也可以直接使用同富倉儲的線上材積計算器,只要輸入長、寬、高數據,就能立即得到 CBM 結果,讓運費估算變得輕鬆又精準。
註一:海運 LCL 採 W/M(RT)計價
1 RT = 1.0 CBM 或 1,000 kg,取其較大者,報價單常標註 RT、W/M、CBM/TON,請同時確認 最低計費(多為 1.0 CBM) 與 CBM 小數進位規則。
註二:陸運可分為整車(FTL, Full Truck Load)與零擔(LTL, Less Than Truck Load)
- FTL:依車型、里程與裝卸點計價。
- LTL:依體積、重量、托盤位或 LDM(Loading Meter,裝載米) 計算。
若貨物為超長超寬、危險品或溫控品,則會另加附加費。
點擊使用:同富倉儲線上材積計算器
雖然 CBM 的計算方式看似簡單,但在實際操作中,許多人仍會因為單位、測量或報價細節出錯,導致預估與實際運費差距甚大。下面整理出幾個最常見的錯誤與改善建議,幫助你在實務操作中更精準掌握材積與成本。
測量單位混淆,導致計算結果失真
這是最常見的問題。許多人使用「公分」測量貨物尺寸,卻直接相乘,忘記要轉換成立方公尺。
例如:100 × 50 × 50(cm)直接相乘會得到 250,000,但實際上應該是
100 × 50 × 50 ÷ 1,000,000 = 0.25 CBM。
避免方式:
- 在計算前確認單位是否一致(建議統一為公尺或公分)。
- 若使用公分為單位,記得最後一定要「除以 1,000,000」。
- 計算後可再用線上 CBM 計算器比對確認是否正確。
忽略包裝外層與凸出部分
有些人僅量內箱或理想尺寸,卻忘了外包裝、膠帶厚度或凸出角落。這會造成實際測得材積比預估大,導致被加收運費。
避免方式:
- 以包裝最外層為準,包含封條、外箱、膠帶,測量最長邊、最寬邊與最高點。
- 測量「最長邊、最寬邊、最高點」而非商品本體。
- 若貨物外型不規則,取最大值作為基準。
*補充說明:實務上應以「完封後外徑」為準,包含護角、膠帶、束帶、加固,以及上托盤後的高度,上托盤常使整體高度上升,也會連帶使 CBM 或體積重增加。
包裝空隙過大,導致櫃位利用率低
單件貨的 CBM 算對了,但如果裝櫃時空間利用率太低,整體運費仍會偏高,例如一個貨櫃理論上可裝 28 CBM,但實際只塞了 25 CBM,就等於白白浪費 10% 的運費空間。
改善建議:
- 儘量統一外箱尺寸,方便堆疊與排櫃。
- 減少包裝內空氣或緩衝材料的比例。
- 可請貨代協助進行裝櫃模擬,找出最佳空間配置。
*小提醒:不同櫃型的實際可用空間差異很大,例如 20’GP 理論容量約 33 m³,實務可用約 28 m³(±2);40’GP 理論約 67 m³,可用約 55–60 m³;40’HQ 理論約 76 m³,可用約 65–68 m³,實際仍依外箱模數、可疊性與是否上托盤而異。
報價與實際收費不符,未確認進位方式
許多公司在報價時使用所謂的「理論 CBM」,也就是根據出貨人自行提供的尺寸(例如包裝標示或估算值)先行計算出的體積。但在貨物送進倉庫後,物流公司會再量一次實際尺寸,得出「實際 CBM」,兩者之間若有差距,就可能導致最後帳單金額比預估高。
例如一箱貨你報的是 0.31 CBM,但貨代實際量到 0.35 CBM,若又採「進位制」計算,最終可能以 0.4 CBM 計價。
改善建議:
- 與物流公司確認報價依據是理論 CBM 還是實際 CBM。
- 詢問是否採「四捨五入」或「進位」計算。
- 確保報價單與實際貨量使用相同單位與小數點位數。
- 每次出貨後保存記錄,建立自己的 CBM/費用比表,方便比對與調整。
*小提醒:海運 LCL 常見最低 1.0 CBM;空運常見最低計費重 45 kg 檔;快遞多以0.5 或 1.0 kg進位;CBM 常取至小數第 2–3 位或直接進位。
缺乏數據紀錄,無法掌握成本趨勢
有些企業每次都臨時估算,久而久之就無法知道哪一類產品的運費比例最高,這樣不僅難以預算,也不利於長期成本分析。
改善建議:
- 建立一份「出貨紀錄表」,包含每批貨的尺寸、CBM、重量與實際費用。
- 定期檢視相同品項的平均 CBM,評估是否能在包裝或出貨頻率上優化。
- 若覺得自行計算太繁瑣,也可使用同富倉儲的線上材積計算器,快速得出結果並留存資料紀錄。

知道 CBM 怎麼計算是一回事,實際應用到出貨與報價又是另一回事,這裡將以兩個常見情境為例,帶你看清楚從尺寸、體積到運費的整個推算過程,並分享幾個讓材積更划算的小技巧。
單件貨物的 CBM 與運費估算示範
假設你要出口一台中型咖啡機,包裝尺寸為 100 × 60 × 50 公分,重量為 35 公斤,計算方式如下:
100 × 60 × 50 ÷ 1,000,000 = 0.3 CBM
若以海運為例,假設當前報價為 每 CBM 100 美元,則運費約為:
0.3 × 100 = 30 美元
而若以空運報價(每公斤 5 美元)計算,則要比較體積重與實際重量:
100 × 60 × 50 ÷ 6000 = 50 公斤
由於體積重(50kg)大於實際重量(35kg),所以以 50kg 為準:
50 × 5 = 250 美元
這就是為什麼輕體積大的貨物適合海運,重但小的貨物才適合空運。
*補充說明:實際帳單仍需加計本地與國際附加費(如 THC、DOC、CFS、報關、AMS/ENS、BAF/LSS、旺季附加、轉運費等),總額可能高於主運費。

多箱貨物的合併計算與成本分析
若你要出口 10 箱衣服,每箱尺寸為 60 × 40 × 40 公分:
60 × 40 × 40 ÷ 1,000,000 = 0.096 CBM(單箱)
0.096 × 10 = 0.96 CBM(總材積)
假設海運報價為每 CBM 120 美元,運費大約為:
0.96 × 120 = 115.2 美元
但若改成每兩箱合併成一大箱(尺寸 80 × 60 × 60 cm):
80 × 60 × 60 ÷ 1,000,000 = 0.288 CBM(單箱)
0.288 × 5 = 1.44 CBM(總材積)
雖然減少了外箱數量,但整體材積反而變大、成本提高,這說明包裝合併並不一定划算,仍需視尺寸比例與裝櫃方式而定。
*補充說明:實際帳單仍需加計本地與國際附加費(如 THC、DOC、CFS、報關、AMS/ENS、BAF/LSS、旺季附加、轉運費等),總額可能高於主運費。
包裝設計與 CBM 最佳化技巧
想降低運費,除了比價與談折扣,控制 CBM 才是根本。以下是幾個實務建議:
- 統一外箱尺寸:可提高貨櫃利用率,減少空隙浪費。
- 選用適當厚度包材:過厚的緩衝包裝雖安全,但會使體積放大。
- 重視「實際體積」而非「視覺大小」:許多商品看起來不大,但外包裝多層疊加會讓 CBM 暴增。
- 預先模擬出貨排櫃:可請倉儲或物流業者協助,以找到最佳堆疊比例。
若不確定調整後的效果,也可以利用線上材積計算器進行模擬,只需輸入長、寬、高,即可即時知道 CBM 差異,幫助你在出貨前就掌握成本變化。
在實際操作中,雖然手動計算 CBM 並不困難,但當貨物尺寸多、出貨批次頻繁時,手算就容易出現誤差。這時候,善用線上工具能大幅節省時間,也能避免因單位轉換錯誤導致的報價爭議。以下整理幾項常見且實用的工具與資源。
線上 CBM 計算工具介紹
- 同富倉儲線上材積計算器:只要輸入長、寬、高,就能即時得到 CBM 結果,並自動換算成立方公尺。介面簡單明瞭,非常適合電商賣家、進出口商或倉儲管理人員使用,此外,它還能讓你模擬多件貨物的加總材積,方便預估整櫃空間與運費。
- CBM Calculator(國際通用工具):這是一款全球物流公司常用的線上計算網站,支援公分與英吋兩種單位,能同時計算 CBM、體積重及每件貨的合計材積。
- Excel/Google 試算表模版:若你的出貨數量固定、品項穩定,也可以自建一份 CBM 計算表,只要設定好「長 × 寬 × 高 ÷ 1,000,000」的公式,就能自動算出材積,並加總所有商品的總 CBM。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中小型商家,方便留存歷史紀錄。
點擊使用:同富倉儲線上材積計算器
常見轉換表與公式整理
這些公式可以幫助你快速切換不同單位,不論是跟國際貨代溝通,或是在報價單上比對費率,都能確保數據一致。
Q1 : CBM計算方式是什麼?
CBM 是用來表示貨物體積的單位,計算方式為「長 × 寬 × 高 ÷ 1,000,000」,以公分為單位時可轉換成立方公尺。這項數值是物流業計算運費時的重要依據之一。
Q2 : 體積重與 CBM 有什麼不同?
CBM 代表實際體積,而體積重則是把體積換算成「虛擬重量」。若貨物體積大但重量輕,通常會用體積重計價;若貨物密度高,則以實際重量為主。
補充說明:「計費重」= 實重 vs 體積重取其較大者;海運 LCL 用 W/M(1 CBM 或 1,000 kg 取大)。 不同貨代 CBM 差異多因量測基準(是否含外包材/托盤)、四捨五入/進位規則、最低計費門檻、體積重係數(5,000/6,000)不同所致。
Q3 : 海運、空運、快遞的 CBM 計價方式會一樣嗎?
不會。海運通常直接以 CBM 計價;空運與快遞會比較體積重與實際重量,取較高者計費。這是為了平衡空間成本與載重限制。
Q4 : 如果尺寸不規則或外型特殊,CBM 要怎麼算?
台灣物流業通常不會用幾何公式來計算不規則貨物的體積,實務上會以「最長邊 × 最寬邊 × 最高點」來估算整體外部體積,視同長方體處理,這樣做雖然略為保守,但能避免低估材積造成報價爭議,也符合多數物流公司的實際測量方式。
Q5 : 不同貨代公司計算出的 CBM 為什麼會不同?
每家貨代可能有不同的測量標準,例如是否包含外包裝、是否進位到小數點後一位,或是依理論 CBM、實際 CBM 計算。建議報價前確認單位與算法,避免後續爭議。
了解 CBM 的計算方式,能幫助你在出貨與報價時更精準掌握成本,多數情況下,運費的高低取決於貨物所佔空間,而非重量本身,只要確實測量、避免常見錯誤並記錄出貨數據,就能有效降低運輸支出,同富倉儲致力於提供完善的倉儲與運輸服務,我們會協助企業在每一次出貨中達到更高效率。

